首页

高跟女王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9 05:53:28 作者:静音训练、静音吃饭!这座军营为何要无声? 浏览量:20411

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的营区

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

武警官兵

一直执行着“无声”的军令

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他们的声音不能超过80分贝

武警上海总队某中队

驻扎在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营区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这支部队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取而代之的是手势指令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介绍:

“如果早操下队列口令

声音会比较大

会影响到休息的居民

所以我们用无声口令来代替

我们早操训练时不能踏步

踏步会发出嗒嗒的声音”

不仅如此为了日常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营区大厅、楼梯口等地

都放置了分贝仪

标准是80分贝

人们日常对话音量约是50至60分贝

但稍用力拍手

音量就超过80分贝

而战士们在军营里的所有行为

包括说话、走路、吃饭

都不能超过80分贝

因为场地有限

部队日常训练在30平米的楼顶进行

与附近居民楼的窗户仅5米之隔

正常的突刺训练是喊杀冲天的

可这里的战士们却

只张嘴不发声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说:

“一些新同志

刚下到单位时不适应

感觉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经过‘老带新’

他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和自觉”

这份“无声”的坚守

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

从“入沪不入户”到“军营无声”

他们把先辈的精神延续至今

武警上海总队多支部队的前身

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晨

市民们打开家门

惊奇地发现马路边上

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刚下过大雨的街道湿寒漉漉

战士们怀抱枪支和衣而眠

坚决遵守“不入民宅”的纪律

上海战役的见证者回忆:

“我活了这么久

没见过这么讲纪律的”

76年前的先辈们把《入城守则和纪律》

挂在背包上向上海行进

76年后

驻守在弄堂里的武警官兵

也人手一份《军营无声八项守则》

把“入沪不入户”的精神

刻印在心中

从“入沪不入户”

到“军营无声”“军令无声”

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

是刻在人民解放军骨子里的纪律

体现了一支军队的优良品格

这种品格

在震天炮火中

也在寂静守护的万家灯火中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张聪

  记者丨刘干 赵怡婷 关树声 郑张昀

  刘宇峰 万禹佳 李军学 赵乾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专家学者齐聚山东济南 共探数学学科发展

仪式现场,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房剑森,普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魏静共同发布《徜徉半马苏河 品味百年统战》统战历史文化画册,使半马苏河统战文化点位背后的故事更加可感可触、可观可忆。

商务部回应欧盟第13轮对俄制裁列单4家中企

“对全球文明倡议了解越深入,越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和智慧。”巴基斯坦塔克西拉亚洲文明研究所所长加尼·乌尔·拉赫曼表示,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文明视角入手,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无疑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治本之策。

总台海峡时评:连八年被拒!“以卫谋独”挑战一中注定失败

2019年4月,中情局前局长蓬佩奥在演讲时称,“我们撒谎、我们欺骗、我们偷窃,我们还有一套课程专门来教这些”,直白承认了中情局的一贯卑劣手法。近年来,美国中情局在加大对华情报工作的同时,还“恶人先告状”,或直接下场攻击抹黑,或背后喂料栽赃陷害,或利用境外媒体“带节奏”“造舆论”,苦心炮制中国修订《反间谍法》“泛化国家安全”“恶化营商环境”“任意羁押外国人”“强制收集企业数据”等虚假叙事和荒谬论调。而实际上,中国为什么要修订《反间谍法》,为什么要加强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或许伯恩斯局长的这篇文章就是告诉大家的“答案”。

逾120名两岸青年福建泉州开启徒步寻根之旅

就博物馆讲解服务而言,揭秘氤氲在历史文献、文物中的文化密码,真实、准确是基本要求,传递正确历史观、文化观是根本前提。然而,有一些非正规的讲解服务,为了吸引眼球,或是出现常识性错误,或是大谈秘闻、传说、野史等未经考证的内容,甚至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不仅给参观者带来误导和不适感,还可能造成青少年在价值观上的认知偏差。对此,最近辽宁、河南、广东、陕西等地的多个省级博物馆明确规定,原则上不允许社会人士在馆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

吉林长春:枯枝变雕塑成冬日一景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中国艺术领域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希望可以通过本次展览,借助版画搭建跨越中俄两国的艺术桥梁,在未来与俄罗斯艺术机构建立更加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中俄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